2010年,中外盛传聂文涛糖尿病五联技术。同年的一篇网文《聂文涛糖尿病理论九个创新》成为一时热文。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张天培在《科学共同体在网络中的形象建构分析》中曾经通过分析发现共有35位中国科学家被关注,聂文涛是唯一的医生。11年过去了,可以再看聂文涛的“九个创新”。
第一,并发症是病因的放大
聂文涛医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提出:糖尿病并发症是病因的放大。五年之后,也就是2015年8月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研究者公布了一份调查。调查者R. Brandon Stacey等人对6814人的调查结果分析结果:未被识别的心肌梗塞或沉默型心肌梗塞在糖尿病前期(IFG)时就已经发生。
聂文涛医生提前五年,远远走在了世界前面。
第二,血糖性质区分
聂文涛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现,有的患者空腹血糖一降到8.5mmol/l左右,就会出现虚汗、心慌等典型低血糖症状。而另一些患者的空腹血糖高居17、18mmol/l,却没有不适的感觉。更让聂文涛医生陷入深思的是,这种现象也经常出现在一个患者身上很多次空腹血糖在8.5mmol/l以上的时候一切正常,而竟然会出现空腹血糖5.7mmol/l也伴随酮症和体力问题。聂文涛意识到,根本就没有一个确定的血糖指标能够全部适应每次血糖升高。一刀切的做法会使患者在这次受到保护、下次受到伤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过于频繁的发生,就必须设计一个更合理的指标体系。于是,在2009年,他通过对高血糖性质的区分,来评价每次血糖升高的性质,决定血糖控制方案。这就是血糖性质区分量表。
2009年,聂文涛提出用并发症、生命质量和糖尿病体征来评价高血糖性质,只要这三面好,血糖可以高一些。九年之后,2018年3月,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提出,对重症患者只要身体转好就行,血糖可以不设上限。
聂文涛医生提前九年主张为了健康放宽血糖,更是远远走在了世界前面。
第三,谷物保护曲线
这一问题开始于1996年。这一问题的答案在2008年血糖的谷物保护曲线公布。2009年11月,德国拜尔公司在中国发起健康主食教育,提出糖尿病患者应保证每天不少于400克的主食供应。
这是一个与当时整个世界相反的探索。最后改变了人类的探索方向。
第四,双高综合症
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激素问题。这个发现被评价为:如果聂文涛正确,那整个世界都错了。2004年,聂文涛提出过这一问题。2007年,在《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一书中,聂文涛再次明确了这一理论“如果非要用激素说明,那就是胰高糖素带动了胰岛素分泌”。双高综合症的理论意义在于,从激素角度说明了避免消耗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而不是增加合成。
十六年的时间,与整个世界相反的探索。至今没有改变人类的探索方向。
第五,消渴是高消耗应激
在现代医学糖尿病观念的不断冲击下,中医界已经动摇了对消渴理论的信心。一些知名糖尿病专家也公开表示消渴理论过时了。聂文涛明确指出,消渴症描述了人体高消耗应激状态,因此是正确的。而糖尿病的概念则是沿用了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错误认识。
这个问题在11年之后的今天,已经成为很多中医的共识。
第六,食物组合与关键成份
聂文涛认为一定要寻找到关键成分,是思维方法出了问题。他曾经用空气来说明这个问题:空气中的任何一种成分,如果独立面对人体,都是致命的气体。但是按照空气的比例混合后,就成了人体必需的空气。
这对评价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非常重要。至今仍然没有改变世界。
第七,糖尿病的分型
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聂文涛医生开始重新为糖尿病分型。他认为,根源于人体主动升高血糖的糖尿病,都是胰岛α细胞工作兴奋的结果,其中胰岛β细胞随之工作兴奋的就是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同时受到抑制的就是1型糖尿病。而胰岛细胞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损伤或死亡,因此产生的糖尿病,是人体无法选择的被动升高血糖,就是继发性糖尿病。聂文涛在《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中直接提出了全新的分型方法。这表明他认为1型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
对1型糖尿病的认识问题,今天已经没有那么多激烈反对声音了。
第八,血糖和尿糖的关系
在西医学一般观点中,尿糖和血糖一样都是糖尿病集中的表现。然而,聂文涛在大量的尿糖与血糖一致的现象中,得出了结论:当人体急剧升高血糖的时候,出于对血糖的节约,尿糖经常呈现阴性;当血糖保持在很高状态的时候,往往出现血糖升高和尿糖阳性;当高血糖开始缓解的时候,尿糖多为阳性,表示人体在通过尿液释放血糖。
聂文涛的血糖与尿糖关系理论,与二者的变化规律吻合的最好,因此是更优越的理论。这个理论表明,尿糖阳性有可能是一个好的开始。这样,对监测糖尿病人身体状况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
这一观点在2010年时,已经被普遍接受。
第九,谷物与酮症关系
聂文涛通过理论和实践不断说明,谷物对抑制酮症发生或者抑制酮症恶化具有重要价值。聂文涛认为,很多时候谷物需要与胰岛素同时应用,但也有很多时候单纯的进食谷物就可以解除酮症。特别是因为肉食过量和饥饿原因导致的酮症,进食谷物是一个必须的途径。
由于酮体是在分解脂肪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谷物引起的血糖升高一般都会抑制脂肪分解,从而有利于酮症解除。在人体升高血糖的内驱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谷物补充也可以让人体获得高分解的动力,此时补充谷物仍然是缓解内驱力的根本,只是必须结合胰岛素治疗。聂文涛在技术交流和学术交流中,改变了很多同行的看法。如今,酮症发生时吃谷物已经成为医学界普遍接受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