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文涛个人简介
执业中医师,聂文涛健康管理联合体创建者。
让中医药技术服务健康中国规划
医学需要面对市场。在市场经济下,医学技术经常为市场服务。这就让很多医药资本直接把医学当成市场竞争工具,从而改变了医学的性质,发展为商业医学。如果一个国家缺少这样的意识,不仅会丧失市场,也会因此失去财富,更会经常失去健康。如2016年韩启德在‘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上的演讲,“我并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因为早期筛查出癌症后,其实死亡率也并没有降低,这样的检查其实意义真的不大。” 同样的问题不只发生在中国。2015年11月日本医疗经济记者室井一辰发布的《100种过度医疗大公开》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有专门一节:“无法为人所知的医疗机构内幕”。商业医学背后是存在不择手段的竞争。
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使命之一对抗商业医学对中国的财富掠夺和健康伤害。中医药学和中医药产业也必须学会在竞争中生存。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资本支持下的大量关于中药副作用的研究、中国食品不安全研究、中国传统营养结构不科学等,同样经常含有商业竞争性质。很多中国人长期食用的食材被“研究”发现具有惊人的危害。
比如蕨菜,被研究者证实可以致癌,但事实上:第一,所谓的致癌成分在高温85℃就分解成无害成分;第二,白鼠实验使用的是蕨根粉,并且是在白鼠半生时间里唯一应用的食物;第三,在中国人都喜欢蕨菜的时代癌症发病率是比现在低的。但是蕨菜致癌的“研究”结果,导致中国蕨菜出口日本的贸易取消,从而更好保护了日本农民的利益。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重金属含量上。中国土壤中含量较多的重金属被“研究”证实危害更大,而中国土壤中含量较少的重金属则被忽视,但事实上:中国土壤上的农产品(粮食和中药)更有效、安全地养育了人类。
医药学竞争不只是科学技术竞争,也不限于科学技术手段。建立相关检测制度,制造相关舆论,引导法律制裁等,都成为常用的竞争手段。如近年来爆发的多起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件,包括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人造奶油(反噬脂肪酸)事件等,所有舆论导向都曾经指向中国劳动者的人品问题、执法者疏于管理的问题等。但是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人造奶油都是西方人发明并且长期使用的,一旦他们废弃不用的时候,就成为打击中国相关产业的工具。
西方医药学技术被高度夸大,被公共媒体大量无偿报导,被认为可以谅解的科学研究过程等,都是“崇洋”文化的具体表现。因为当中国本土技术产品出现的问题远没有产生如此规模的时候,就早成为严厉打击的对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涉及到基础教育课程,也可能涉及到高等教育、学术交流、人才评价和公共资源分配。
让中医药技术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需要为中医药成长提供土壤。这需要更全面反思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大国崛起的新时代,中医药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