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认知与健康实践需要吻合
文章来源:武汉市佑甲养生保健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16/5/13 浏览次数:197 次
理论认知与健康实践需要吻合
如果对自身健康问题缺乏理解,就会增加焦虑产生的机会或者加重焦虑程度。患者内心对疾病及康复方式的合理性确认,无论这些被确认的内容是否完全正确,都会缓解他们的内心焦虑。原文要求的“和于数术”,正是古代人建立心身和谐的必要条件。“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正是要医学信仰与健康行为保持一致性,避免心身矛盾。对生命规律的尊重还表现为对人体能力的准确估价和对自然变化过程的认可。“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说明环境有人体不可抗拒的力量存在;“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然后是对生、长、化、收、藏各年龄段的描述,充分反应了《素问》对生理自然变化的过程的尊重。
心身健康研究以功能衰退与否为核心
依照先秦作品的一般原则,首起一段为全文核心。《素问·上古天真论》首起问题就是关系功能衰退的:“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这提示全篇的核心在于探讨人体功能衰退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体受到的呵护越来越多,但是随之而来的功能衰退问题也深刻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生存质量。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之后,过敏患者迅速增多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这种情况也反应到中国。而营养指导偏离民族习惯造成肥胖、糖尿病、甲亢、痛风的人数迅猛增长,使代谢功能衰退问题日益突出。这就是正被行为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当我们按照美国的营养学改造了自己的饮食结构之后,我们处理高脂肪、高蛋白的遗传能力会显得有些不足,而处理碳水化合物的遗传能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会引发很多严重的后果[i]。剑桥大学学者的调查显示,在糖尿病增长率最高的美国,欧洲移民发病率实际上没有明显变化,而引起发病率总数变化的主要是来自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传统农业国的移民。
《素问》对人体功能衰退问题的探讨,正可以启迪我们今天维护人体功能的原则和方法。
工作习惯管理
《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不妄作劳”。不妄,强调对客观的尊重,也表明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易传·彖》说:“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人只有充分的劳作,才能获得健康的心身。但这劳作也是要有自我节制的,需要进行自我控制。劳作的时候,要让人体运动系统兴奋,而不是疲倦。 “外不劳形于事”就是“形劳而不倦”。
生理功能错误发挥将会与不发挥一样导致功能衰退。《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